华体汇视讯

创新文化

【“一所一人一事”展播】孔雯雯:传承历史、扎根边疆、不惧挑战

发布时间:2022-10-05
 (材料物理与化学研究室党支部)

孔雯雯同志是一名普通的基层科研工作者,所服务的团队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和传承性学科布局的典型团队。经过艰苦创业,求实创新的60多年,团队持续稳定地为国家空天海洋各型号工程提供热敏电阻测温器件,在保障了国家重大工程的同时也培养出了几代科研骨干。这位在老科学家精神的洗礼下成长起来的“小年轻”就是其中一位,她身上拥有华体汇视讯一批默默无闻小人物的共同特点:政治自觉、使命必达、踏实作风、创新驱动、砥砺前行。

孔雯雯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培养的博士,留所工作7年来,获得7次“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和组织信任。在承:透ㄖ哦油瓿啥嘞罟壹、院级、省部级课题的同时,先后兼任团队研究生班主任、党支部宣传委员,挂职广东省南海区科技镇长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深度和维度。这些工作的开展基于其所从事的传感器方向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基础应用两头依附、技术投资双相密集、政策产业协同并举”。因此,必须武装“政产学研用”全方位思维性大脑才能在以核心器件国产化为工作主旨的前提下,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实现学科及行业的变革。 

2018年中韩青年科学家论坛上做报告

 深耕该领域对于一直在攻坚克难的孔雯雯来说可谓是充满挑战。团队前辈们常开玩笑“沧:崃鞣较越磬不让须眉”。

她曾坚持十年完成航科集团横向委托课题,突破国产自支撑超薄陶瓷敏感基元自动化成型技术的开发及转化,该项技术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从工艺到制程,从关键技术问题到学科牵引,她坚信只有放下博士身段当徒弟,才能在学习和攻艰的过程中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基于此项工作的积累,孔雯雯博士一毕业便入选了“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在项目结题汇报时,提出了传承历史、扎根边疆、不惧挑战的未来成长目标,也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研究兴趣,构建学科交叉团队,促进传统陶瓷技术与半导体微纳加工手段的聚力,开展集成式智能传感器芯片开发工作。

2019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邀请报告 

2017年,团队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获批立项,开展“基于异构集成技术的海洋测温热敏传感器芯片研究”。团队负责人常爱民研究员本着不拘一格、培养人才的初衷,大胆启用年青科研工作者,让当时年仅29岁的孔雯雯以助理研究员的身份全面负责项目的策划与实施。这份信任既是对孔雯雯前期参与团队重大课题时的全力以赴的认可,也是对学科拓展方向注入新鲜血液的期盼。带着这份信任与使命,孔雯雯博士领衔研发团队,日以继夜潜心组织实施开展攻关,成功制备出大尺寸晶圆级NTC热敏电阻薄膜材料、提出了热敏单元与SiIC的互连和键合集成方法,设计并制造了集成式智能温度传感器芯片。基于此技术开发的热敏传感器芯片产品不仅能够满足海洋测温领域对国产快响应传感器件的需求,还可在智能可穿戴电子设备、医疗测温设备、5G光通讯、消费电子等领域进行应用推广,技术具有非常强的普适性,也因此收到了来自多家用户单位的合作意向和持续采购订单。

通宵实验制备取向性外延热敏薄膜(保安巡楼拍摄) 

该项目于2022年获得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联合验收并评优通过。前后耗时五年,孔雯雯组织多家单位协同攻关,请教学习解决技术性难题,动员团队解决挑战性难题。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出差五天跑三个。哪昀刍尚欣锍坛35万公里。这其中带着钢铁般的意志也饱含了对家庭的无奈,她5岁的孩子曾说:“妈妈总是很忙,社会需不需要你我不知道,反正我挺需要你的”。

项目的结束并没有让孔雯雯停止脚步,国家级项目的落地和新技术新方案的行业催生是“肩扛国家责”的科院人必须要做的。在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的支持下,在航天单位明确的需求牵引下,孔雯雯又开启多参量智能传感器的新序章。创新奋斗无止境,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必须快马加鞭。自己的身份虽然是小科研人员,但格局不能是,立场更不能是。无论何时何地,孔雯雯都坚持以前辈们使命驱动的建制化基础研究为导向,聚焦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背后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致力于智能化集成传感器构筑新机理、新方法,将奋斗和梦想融合,为“将我国传感器水平提升至国际前列”的目标而努力,持续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华体汇视讯(科技)有限公司